有分析师称,投行套新黄金的普遍避险属性已被削弱,黄金估价较历史正常水平还是看空偏高,2014年恐怕还有下跌的金价金潮空间
尽管2013年黄金价格跌跌不休,跌幅近30%,大妈并创下了32年以来的不怕最大跌幅。但2014年伊始,年再金价大跌并没有阻挡人们继续抢购的掀抢热潮。
元旦当天,投行套新菜百公司总店及十七家直营连锁分店销售额在2亿元左右,普遍而中国黄金蒋宅口旗舰店投资金销售超过150公斤。看空
中国大妈爱黄金,金价金潮但黄金不爱中国大妈,大妈黄金价格不断下跌,不怕导致中国大妈深度套牢。年再
国际投行等多家机构仍旧不看好2014年的金价,甚至有机构认为黄金估价较历史正常水平还是偏高,黄金价格应跌至725美元/盎司。如此来看,中国大妈在2014年似乎还不能解套。
新年再现黄金抢购潮
1月1日凌晨,国际金价以每盎司1202.30美元收官,结束了2013年的行情。2013年,黄金大跌近30%,创下32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。
去年4月以来,黄金价格暴跌,国内金饰价格经历了15次调整,其中14次都是降价。以菜百千足金价格为例,已经从2013年1月1日的408元下降至目前的302元,下跌106元,跌幅近26%。
尽管在黄金市场受挫,中国大妈还是对黄金念念不忘,上一轮抢购还未解套,新年伊始,却又进入了新一轮抢购。元旦当天,全国各地再次陷入抢购黄金的热潮。
菜百业务部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,菜百总店1月1日提前半小时营业,从9:00开门后至上午10:00,仅一个小时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。预计元旦当天,菜百公司总店及十七家直营连锁分店销售额在2亿元左右。
去年,看到金价不断下跌的冯女士以为女儿置办嫁妆的名义,买了金项链金手镯等高达万元的金饰,看到近日金价继续下跌,又忍不住在元旦这一天出手。
“趁着便宜再买点金饰,留着以后送给外孙也不会过时,过年过节送人也拿得出手。”冯女士说,金价已经这么低,今年再降的空间已经不大了。
菜百相关负责人表示,由于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临近,不少顾客提前囤金迎新春。元旦前一周,菜百公司的日销售额均突破5000万元。
此外,国际金价的下行促进了黄金投资市场的火爆。不少投资者认为目前是黄金价格的低点,已经接近开采成本价,应该买入、补仓。菜百公司投资类黄金每天都销售几十公斤。
而据了解,元旦当天,中国黄金蒋宅口旗舰店投资金销售超过150公斤。
中国大妈恐仍难解套
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去年三季度,曾经长期是黄金消费第一大国的印度黄金消费大幅下滑,而中国需求则继续保持高增长,并超过印度。中国大妈对此可谓功不可没。
中国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,2013年上半年,中国黄金消费量为706.36吨,同比增长53.7%,已接近2012年全年的832.18吨。世界黄金协会预计,中国2013年全年的黄金需求总量将超过1000吨。
中国大妈对黄金如此热爱,成为抢购黄金的主力,而黄金价格今年能否逐渐回归?
国际投行对黄金价格仍旧持悲观的态度。
瑞银和花旗集团预计,2014年的黄金均价在1200美元/盎司附近;美银美林认为黄金2014年均价可能在1294美元/盎司,最低跌至1100美元/盎司。德意志银行甚至认为,黄金估价较历史正常水平还是偏高,黄金价格应跌至725美元/盎司。
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发布的《世界经济黄皮书》预计,未来一段时间内,全球黄金价格继续下降的可能性,显著大于反弹的可能性。
中国大妈爱黄金,但黄金不爱中国大妈,如果金价继续下跌,中国大妈何时解套是个问题。
标签:黄金价格|销售额|数据显示责任编辑:杜思思 杜思思铭凡AI X1 Pro迷你主机开售 国补4790.4元起
中小板公司2016年成绩单:528家收入利润双增长
史上最严停复牌新规发布半年考:30家公司停牌超百天
基金规模上演“过山车”:1月锐减8000亿 2月猛增4600亿
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逝世
IPO审核愈发严格 1月份通过率为83.33%
七成停业P2P良性退出 校园贷业务平台数量急速下降
沪指冲高回落涨0.16% 航母概念股崛起
我市交警部门举行“守法文明骑行 畅行平安宿城”倡议宣传活动
恒大人寿回应约谈 为何又重新“买回”5家上市公司?
移动支付竞争纵深化:不只是支付
监管紧盯高送转套路 超高送转急“瘦身”
华为Pura 80镜头膜遭曝 三角排布镜头模组更大
央行逆回购缩量至300亿 结束连续净投放
强化金融监管需先补齐体制短板
外资身份悬疑高新资质认定有风险 拉芳家化IPO存瑕疵
得了流感不能洗澡洗头吗?
央行:未要求商业银行停发房贷
中国10月末外汇储备降至3.12万亿美元 连续四个月下跌
两企业贴牌“银联” 商标侵权虚假宣传被判赔70余万
铭瑄推终结者B850M PRO WIFI主板 更强供电扩展售899元
恒大人寿回应约谈 为何又重新“买回”5家上市公司?
年报显示去年沪市实体类公司实现收入盈利双增长
证监会副主席李超:我国资管产品缺乏统一监测和监管